东方美术家国画在线

 东方美术家国画在线是东方美术家传媒旗下产品,主要从事国画领域的资讯分享和传播 
会员    专题    视频     素材
建站    加盟    商城     论坛
资  讯
news

新闻     展览    评论    访谈
知识     技法    理论    史论
服  务
service

山水画

 二维码


古典山水画,在国画中的地位,一言以蔽之,天下第一,远胜于人物、花鸟等类型。
但一般人看山水画估计都有一种感觉,这些玩意简直千篇一律,哪有西方什么野兽派,印象派,立体主义,抽象主义来得变化多端而生猛,这显然是错误的。中国古典山水画,派别之多,技法之多,以至于到内涵的各种哲学思想完全不逊于西方艺术的衍变,只是一般人看不出来。为什么看不出来,后面会说。

开工。
古典山水画历经的较有价值的时期大体为
隋唐——南北宋——元——明(包括明末清初)
嗯,四个阶段。其中尤以最短命的元朝成就最高。唉,乱世出画家咦?

隋唐·肇始的“绚烂”山水
山水画公认的肇始为隋代展子虔的《游春图》。
唐代较为著名的有王维和大小李将军。虽然终唐一朝山水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,但在唐朝公认的画圣只有一人:吴道子。那是人物画的巅峰,从此之后,人物绘画便日暮西山,山水画作正式走上历史舞台并君临天下近千年。

来一张大李将军的代表作吧。李将军的山水画被称为“青绿山水”,大家看图自行脑补理解即可。彼时的山水画对于色彩还是极为看重的,不像后期的山水画黑白灰。所以大家拿到一张山水画作,先看用色,如果像这张图这样花里胡哨,要不就是隋唐时期的作品要不就是清朝民国的作品,宋元明时期一般不太推崇如此“绚烂”的上色,如果真的如此“绚烂”,那必然是不值钱的。


其次注意一下大李将军是怎么画山的。我无法用语言描述了,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么。。
再次注意一下构图布局的感觉,花枝招展倒是和用色很配。
最后,这幅图大概是,没有什么意境的。那几朵云画的感觉,大李将军要成仙了。。
但无论如何,山水画终究是就此开始统一天下的第一步。

北宋:眼中山水的极致。
一般人学画的第一步都是写生,山水画的发展也基本如此,当时山水画初兴,画家主要以游历见闻作画,基本的形式是这样的。

图画以表达现实世界为主,但是笔法拙劣,构图单调,以至于连画作的中心思想都极为简单——人物欣赏景色以表现陶冶自然的性情。当然如此残次的现实主义山水画是无法撼动人物画的。
但是现实主义绘画却依然有着传世千年的珍品。
以上这张图象征着山水画作的第一个高潮。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——范宽的《溪山行旅图》。
和上一张图简直是高下立判,整张图画家以三分之二的篇幅来塑造山体的巍峨,而下半部逼仄的空间自然就体现出行旅之艰难。与此同时笔法的圆转如意,笔力之雄更是甩了上一张图几条街。以至于连中心思想也从单调的人和自然的大和谐,变成了人和自然的抗争和奋斗,愈发积极。


但是,这一切都只是山水画的开始。两者有着相同的共性。
(1)均隶属于写实主义的范畴。
(2)母题均是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。
显然这两者限制了此类作品的内涵和高度,它们是无法“蹂躏”其他类型国画上千年的。

南宋:诗意山水的盛世。
毫无疑问,宋朝的艺术成就是极为高耸的。即使后面元朝有着令人心潮澎湃的山水画变革,即使董其昌把院体画全部打入“北派”,即使终明一朝院体画作都被文人画压得抬不起头,但是,南宋的画作,依然是,嗯,富丽堂皇,精彩至极,传世瑰宝。

南宋的绘画终于打破了北宋以现实主义为主的母题,走向了,嗯,印象主义?

以上是一幅扇面两侧,左侧为宋孝宗所诗“平生睡足连江雨,尽日舟横擘岸风。”右侧为夏珪所画。是的,这张画作已经不是写生了,而是为诗而作。并且整张图极具构图特色,所有重色的笔墨都集中于画面右下部,而远山则以淡墨描绘,显得画面愈发深远。


画作的准则已经不是“像不像”的问题了,是的,一首诗而言你哪来的像不像?你可以有一千种“尽日舟横擘岸风”的画法,那怎么评价画作的好坏?构图、笔法、意境成为了画作好坏的评价标准。而这,是非常重要的一步。
是的,我们一般人对于绘画的欣赏也就停留于像不像的层次。比如我们往往能够欣赏极度现实主义的绘画,甚至赞叹于画家画的真他妈像啊。可这,是没有意义的,你画的再像无非就是个人肉照相机,不具有任何深层次的精神意义。作为一个人肉照相机那不是画家,撑死了算个画匠,艺术应该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,这是真理。

西方高于生活的体现表现在了野兽派,印象主义,后印象主义,立体主义等等,这是非常激烈的体现。而中国,则是以一种含蓄的方式体现了,只是,他喵的一般人看不出来唉。但无论如何,此时对于山水绘画的评判标准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,去你的“像不像”,老子们想要的是“好不好”。

元:变革·心中山水·再也未曾逾越的巅峰
元朝很短,元朝很乱,但是元朝的画家很多。元四家自不必提,赵孟頫也是拓荒者,还有个绝对的绘画天才:盛懋,说实话若是答主给中国古典山水画家做个排行榜,这六位估计都能进前十五。

元朝之前的山水画大体面临以下三个问题(也就是之前说的三个评价标准):
画面整体较为扁平,不够纵深。(构图)
山体塑造较为平面,不够立体。(笔法)
画作内涵较为单调,不够深刻。(意境)

而元朝短短百年间就全部解决了这三个问题,用了三个人:赵孟頫、黄公望、倪瓒。其中黄公望和倪瓒不仅是解决问题,更是给出了最优解,是的,古往今来的最优解。
第一个人:赵孟頫。他的评价请参考:该如何评价赵孟頫? - BFZR 的回答,他一生都在做师古探新的尝试,一河两岸的构图纵深就在他的手上达到小成,此处不再废话。

第二个人,嗯,《富春山居图》哦,黄公望。

看了两个局部,我们发现了两个特点——极度的疏薄,极度的立体。真的是太牛逼了。做个对比,西方绘画怎么凸显立体:光面、灰面、暗面——只有暗面暗下去,光面亮起来,物体才能立体。可这幅图的山体呢,几乎没有暗面,只有线条,只有线条啊艹。就靠着外形的勾勒,线条的聚集,就把纵深的山体(甚至山体的转折)都刻画得惟妙惟肖,送你把钢笔蒙上草图纸,他喵的对着拓也拓不出这种效果啊。大师,无解的大师。这就是笔法的力量。


拿着这张图再对比下《溪山行旅图》,变化之多一目了然。但是一般人的思维都是,哦,这两张图画的都是山嘛,有毛变化,这他喵的就是误区唉。
黄公望笔力之牛逼,真的是到了反自然的地步了。后世明朝无数画家以黄公望画山的技法为终身追求的至境,显然,再也无人能够把“疏薄淡雅”和“立体构成“两者做到如此统一。元四家之首当之无愧。只是在答主心中的第一却是下一个人,倪瓒。

直接上图,《容膝斋图》,倪瓒一生的巅峰之作,一河两岸构图的巅峰之作,文人山水画的巅峰之作,答主心中最好的山水画作。
嗯,这幅图就是山水画作极简主义的代表作品。画家把一切多余的元素都删减了,只留了一树、一亭、一山、一水,就用了这四样元素做出了经典至极的构图和画作。画作给人以非常淡雅而宁静的感觉,一言以决,返璞归真。山体的刻画甚至比黄公望更为疏薄,但同时也足够立体,树木的高度刚好能够连接一河两岸成为画作上下部分的过渡,留亭而去人,使得观画者仿佛能自己代入画中沉思禅境。构图、笔法、意境均至大成。


至此文人山水画终于打通了任督二脉。我们不妨来小结一下。此时的山水画已经再也不是单纯的写生了,比如倪瓒的作品,这么质素的场景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,是画家自己“造”的。这就是“心中山水”——用常见的元素(山水树石亭)自己搭建一个不是自然肖似自然甚至胜过自然的场景。这其实是极为艰难的一件事情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关于审美:
在我眼中,西方的抽象主义和极简主义相比中国是较为简单的,因为他们已经不追求形似了。比如蒙德里安的方格子,确实极为精彩而平衡,但是一般人看不懂。比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,一般人看了甚至会受到惊吓,甚至就是较为原始的野兽派其大胆的用色也让人心中不适。更不要说后来一众走火入魔的画家,画几条直线告诉你是极简主义,然后售价上千万,还有一众捧臭脚的。可惜,中国的文人山水画却几乎无人研究甚至欣赏。

是的,文人山水画一直追求要有形。但画家追求的不是形似自然,这些山水不是写生,是自己造的,而且造完之后还要让观众不明所以的以为这就是真实世界中出现的。这他妈太难了啊。你以为那些古人不会把树画成三角形,把山画成正方形,把水画成S形吗?这他妈多简单啊!可是人家不屑于如此,他们要追求更高的一步,就是把树变成三角形然后再变成树(默念三遍)。他们其实是在所谓的抽象主义和极简主义里又往前走了一步,这一步是致命的。


要走出这最后的一步,需要大量的笔法研究,需要精湛的构图技巧,需要胸中意气的铺垫。他们要把各种三角形、正方形还原成各种元素,同时这些元素还要彼此和谐,并且最后形成的效果要有内涵和意境。最关键的是,一般人能看懂并能体会,要给人带来舒适。


能看懂,能体会,能舒适。这是国画的基本准则,而这三点对于艺术家来说是致命的挑战,(想想西方那些蛋疼的画作吧)。但无数人由此认为这些画作不像西方那样张牙舞爪具有艺术性,古典画家们就是在描摹写生等等。这实在是无比悲哀的一件事。不客气的说西方艺术史中那套流派的衍变,山水画中都有体现,并且又往前走了一步,就是多走的这一步,让无数人产生了误解甚至是诋毁,呜呼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明·天才辈出·难脱樊笼


明朝的山水画堪称群魔乱舞,哦不,群雄逐鹿。这是一个才华横溢天才辈出的时代,虽然高晓松认为明朝的名士仅听过唐伯虎一人,当然,一般人也就只知道老唐一人。
明朝(包括明末清初)文人山水画家最著名的有“三个四”:“吴门四家”、“四王”、“四僧”。
其中以吴门四家和四僧的成就最高。
吴门四家:沈周、仇英、唐伯虎、文征明。
这四个人代表了明朝画作的主流方向——解构元朝的文人画。
就以沈周为例,沈周在明朝画史的地位那是宗师级的。

图片好大。。沈周的作品之一。看看!眼不眼熟!眼不眼熟!这尼玛就是黄公望+倪瓒啊!整体布局是倪瓒的一河两岸,只是把亭子变成了人。山体的画法临摹黄公望的笔意明显。再看!再看!


我可以很负责的说,以黄公望或者倪瓒为母题的画作在明朝简直是汗牛充栋了,其中尤其又以倪瓒一河两岸的布局为多无可多,数不胜数。所以同志们,如果你们看到一张山水画作,是类如倪瓒式的布局,那你们大可以装逼的说,哦,我知道的,这应该是明朝中后期的作品,仿的是倪瓒的画意,唉,不过可惜,意境还是不足啊。逼格满满有木有!!

倪瓒套装倾情大放送

这是我觉得承继倪云林笔意最好的,徽派画家,四僧之一,弘仁的作品。
这是在倪瓒基础上继续做减法的,文伯仁的作品。
这是明朝山水画理论家董其昌的作品。。


总之凡是明朝的画家,你没一幅仿倪云林笔意的山水画,简直就跟没身份证一样。。
由此可以看出明朝虽然天才辈出,但大部分的都一直在干一件事,剖析黄公望和倪瓒,然后在黄公望的笔法和倪瓒的母题里做变化,各种变化,加减乘除开根平方,换着花样的玩,玩的不亦乐乎。
但这是很悲剧的,因为他们虽然优秀,比如沈周,董其昌可以很好地承继元朝两人的作品甚至更好的发扬光大,但终究还是在黄,倪二人的根基之上。他们自始至终,都没有,或者说,都没能,走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道路。


可是,还有一人,差了半步,就能成就无上大道,将山水画作再次推上更高峰——石涛:“四僧”之首,号,苦瓜和尚。

先来张小清新的图。这图能看出倪瓒的影子,但是山体已经完全和元明的画法决裂了。
再看这一张,石涛已经开始自己的变法了。笔法渐渐的变少,墨色渐渐的增加,这是一个巨大的倾向。大家稍微有点常识的都能感觉到,包括清末民国以至于现代的国画对于墨色晕染都极为重视,但很少再有画家以形如倪,黄二人的笔法作画了。
而这一切的开始,大体可以追溯到徐渭徐文长,但是真正以之作画并发扬广大的,是石涛。多说一句,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,那画作也是杠杠的,只是在他那个时期,水墨画作还不受主流待见。但后世无论是石涛,还是齐白石都对徐渭的绘画推崇备至,尤其是齐白石曾说”愿为青藤门下一走狗“。当然后世另外一个画家也对石涛的绘画推崇备至:傅抱石。


所以徐渭——石涛——齐白石,傅抱石,他们大可算是一个体系的,而这个体系则成功的影响了明末之后的山水画作:由笔法变为墨色,直至如今。

但为什么说石涛始终差了倪黄半步呢?因为石涛自始至终无法立法。石涛最有名的一句话叫做:”我用我法。“显然,这时候的石涛已经怒了,明朝三百年,无数画家都在折腾倪,黄这两个人,但没一个人折腾出一条新的道路来。所以,还得我来,我不能再循着元朝的画法走了,说实话,也做不到更好了。所以,石涛要变。变很容易,但难得是,变完了,再立法。

黄公望立法了,《富春山居图》里山体通透立体的画法就是他的法,被称为”石有三面“的画法。
倪瓒更是立法了,一河两岸的构图天下无敌,一山一水一树一亭的立意更是冠绝古今。
所以明朝的画家能在他们的基础上把山水画作发扬光大。

石涛也想立法。但太难了。构图布局如何形成自己的逻辑?山体晕染,但如何晕染几分黑灰几分白?山水画作的画意又怎么革新,做减法还是加法?大量墨色的画作又如何给人带来美感?这些都是石涛苦恼的地方。他知道山水画该变了,他也确实变了,但他一直无法把这种改变,变成一种体系。

所以我们看到了石涛晚年的作品《万点恶墨图》。我想彼时的石涛应该已经是倾尽全力了。他辛苦一生,立志改变山水画作,立志画出一幅能称为“我法”的作品。他将山体解构了,他把树木解构了,他更将笔法也解构了。他要跳出樊笼,他要自创天地。所以我们再来看这副似乎略显荒诞的作品也便理解了,他在做最后一搏。
这幅山水画我不想多说了,石涛所有的变或者不变,法或者无法,都在里面了。他一生的抗争都在里面了,他尽力了。



所以,对于艺术家们,不要说他们画的像不像,不要说他们画的美不美,也不要说自己看不懂就是好或者不好的,我们要了解艺术的过往,了解画家的过往,不要轻易置喙,起码保持尊重。尤其是,那些中国历史中的画家们,不要动不动就来一句,他们那些画,哪有西方画的好啊,这是很可笑也是很悲哀的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中国山水画的脉络大体到这里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。
从展子虔伊始到石涛为止。那些曾经的岁月,曾经的辉煌,曾经的画作,曾经的变革,巅峰也好,低潮也罢,他们都告一段落了。
清朝200多年,再无可称道的山水画家,山水画作渐渐走入历史,成为遥不可及的名词。
最后,我还是想把一头一尾的两张图放在一起。展子虔的《游春图》和石涛的《万点恶墨图》。历时千年,山水画作的思想,技法,布局,意境哪一样没有惊心动魄的变革?

简而言之就是
画面从“青绿山水”——“笔法山水”——“墨色山水”
构图从“平面构成”——“纵深构成”——“弱化构图”
意境从“人和自然”——“诗意山水”——“质素禅思”
其中最重要的节点就是元朝倪,黄二人,他们的风格决定了明朝大部分山水画作的倾向。以此为节点可以基本分出元前与元后的作品。以石涛为节点,从墨色笔法又可以分辨出明朝和清朝以后的作品。这也是山水画两次重要的改革之处。


中国古典山水画,不朽。


文章分类: 国画评论
分享到:
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XXXXXX协会信息中心,All rights reserved. XXXXXX号